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育儿资讯 > 育儿资讯

成小平:父母掏心窝的爱竟换来孩子怨恨,谁之错?

中国早教网 www.zaojao.com发布时间:2016-12-02
  

作者:成小平

国际认证亲子导师

中山大学达安基因特聘教育专家

华南师范大学“儿童核心素养发展与研究课题组成员”

 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数为1655万人。每一年都有许多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。网上有种声音: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,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。且先不管这话正确与否,却也道出了一个实情:没有人天生就是个合格的家长,与其说家长教育孩子,倒不如说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。而溺爱,就是家长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。

 

 

“溺爱”是一个老话题了。说“老”,是因为很多父母亲心里很难放下对孩子的溺爱。

 

溺爱将会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以及对家长自己带来怎样的伤害?也许很多家长都似懂非懂。在此,我想先分享两个案例:

 

前不久,媒体曾报道过一对年迈父母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新闻。事情是这样的,二十多岁的儿子一直不找工作,白天睡觉,晚上上网。没有钱了就向父母伸手,如果父母不给,轻则辱骂,重则殴打。终于在一次要钱的过程当中双方产生了激烈冲突,最后年迈的父母失手打死了自己儿子。

 

另一则新闻也很类似。一位初中辍学的女孩与家人关系恶劣,女孩的爸爸曾被她用刀捅伤,不敢回家,只能在外租房。后来女孩结交了一些“社会上”的朋友,开始从事不正当的工作。其父母非常担心孩子进一步学坏,于是用欺骗的手段将她送到一间所谓矫正学校进行锻炼。由于在学校里受到了很多折磨,女孩发誓一定要报复父母。数月后,女孩从学校出来回到家,将其妈妈捆绑在椅子上长达一周不给吃喝。最终,妈妈死于女儿的虐待。

 

两个家庭都拥有相同的悲剧,不同的是,前者是父母杀儿,后者是女儿弑母。通过媒体披露的细节,我们可以发现,两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,所以父母从小就十分溺爱小孩,变成所谓“全能型家长”。事实上,全能型父母、溺爱型父母很容易培养出依赖性强、独立性差的孩子。只是为何父母掏心窝的爱却换来孩子无尽怨恨呢?

 

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孩子就会发现,如果需求没有被大人满足,ta们就会生气、发火,并且会以哭闹的方式“逼迫”大人。而家长出于爱和心疼,往往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。

 

然而,家长却总是忽视孩子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,即孩子成长和自我能力发展的需要——而这种需求往往是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的,如果家长不能满足,孩子依然会生气和愤怒。

 

很多事情,本来就应该是孩子学会自己做的,但全能型父母偏偏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。举个常见的例子,孩子一开始是愿意自己吃饭的,但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弄脏衣服和地板或者觉得孩子吃得慢,总是习惯给孩子喂饭。不仅如此,还有帮孩子洗水果、系鞋带等等,将孩子硬生生地宠成了“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”的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……中国的家长通常还会对孩子说:你只要专心学习就好,其他的事情不用管。

 

 

长此以往,孩子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不行的,逐渐变成自我否定,失望越多,愤怒越大,最终演变成对父母的埋怨。就好比很多孩子玩拼图,拼了几次都拼不好,就会生气地扔掉拼图。这种愤怒其实就源于孩子的无能感和无力感。

 

所以我们也发现,越是能力不足的孩子,脾气越坏。家长的溺爱正是孩子愤怒的导火索和助燃剂。

 

其实,家长全方位的照顾,或许只是为了在孩子面前找到存在感和满足感。当孩子还小时,家长或许还有这个能力。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,家长会发现,自己的照顾变得越来越无力,此时问题就会朝着更加坏的方向发展——孩子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,但又习惯了父母全方位的照顾,当家长没有能力满足时,孩子心里的愤怒将越来越大,直到有一天迸发出来——孩子的愤怒、埋怨将“质变”成恨意。

 

我们知道,愤怒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,而恨却是毁灭性的力量。而就是这种“恨”,毁灭了上述的两个家庭,虽然这两则是极端的例子,全能型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未必都会如此偏激,但因溺爱导致孩子的能力不足,却一定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不良影响,而且这种影响是家长目前无法想象的。

 

比如说,“妈宝男”实际上就是母亲过分溺爱的结果。在“妈宝男”内心对妈妈是有怨言的,但基于孝道等现实原因,他们不允许自己向母亲发泄愤怒。可当他们长大后,这份对母亲的愤怒有可能会转移到其它女性身上。而这也是现在很多家庭暴力发生的主因之一。

 

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,其职业生涯或许也会遇到很多障碍。有调查显示,受父母溺爱的孩子,在工作中的表现是:不积极,被动,承受能力差,逃避责任,推脱责任。ta们一直都在依赖父母,尽管发觉父母能力有限,但惯性已形成,一遇到挫折、挑战,仍然习惯等待别人帮忙,很少主动想办法解决困难。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这样的孩子将愈发举步维艰,更谈不上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、获得成就。

 

因此,不管是对于家长本身还是孩子的未来,溺爱都是一份抹不去的深深的伤害。

 

 

如何在孩子的培养中做到杜绝溺爱呢?我认为,父母起码需要做到这三点:

 

第一,做到延迟满足或替代满足。

 

先说个反例:当孩子想吃苹果时,妈妈发现冰箱里没有了,立刻让爸爸下楼去买。这就不叫延迟满足。什么叫延迟满足?就是当孩子想吃苹果家里没有时,妈妈说:“宝宝,妈妈真希望变出个又大又甜的苹果给你,可是家里没有了,我们只能下次再吃。”

 

那替代满足又是什么呢?还是以苹果为例,妈妈说:“宝宝,现在没有苹果了,现在有两个选择,要么吃梨,要么下次再吃。”

 

对于两岁之后的孩子,家长就可以用延迟满足或替代满足的方法,帮助孩子去学会等待、妥协和适应环境,而不是等着别人来适应ta

 

第二、学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

 

包括吃饭、穿衣、刷牙、洗脸、整理房间、整理书包等等,所有孩子要独立完成的事情,都应该放手让ta们自己来。

 

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、时间和机会。开始时孩子必然做什么都慢,但是熟能生巧,练习多了就会越做越快、越做越好。这样孩子的自我能力才能被充分地挖掘、调动和发展,变得越来越强大和独立,这才是家长真正期望看到的孩子。

 

第三,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。

 

对于比较小的孩子,可以发发筷子,擦擦桌子,更大一点的可以分担更重一点的家务,比如扫地、拖地,甚至是做饭。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孩子:在家里享受权利的同时,还需要承担义务和责任。

 

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,孩子常以做家务向父母索取奖励。孩子能不能讲条件呢?当然可以,但必须在孩子必须承担的义务之外,才有讲条件的“资格”。比如说,孩子想要买一个玩具,家长可和孩子约定照顾家里的宠物或者花草一周,任务合格才能拿到奖励。不仅能够让孩子懂得多劳多得的道理,还能让ta们明白自己期望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获得。

 

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条,那么家长对孩子溺爱的情况应该可以得到基本解决。

 

全能父母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一个无能的孩子。所以在孩子的面前:

我们示弱一点,孩子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强;

我们笨一点,孩子也许会变得越来越聪明;

我们懒一点,孩子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勤快。

 

可怜天下父母心,愿所有父母的爱都能得到回报!

来顶一下
近回首页
返回首页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图文资讯
最新资讯
热门资讯
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友情链接 | 版权声明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TOP↑

版权所有:中国早教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、复制、盗链或镜像

合作联系QQ851846307 京公网安备1101080767号

Copyright ©2000-2022 ZAOJA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